网站首页 产品与方案 资质荣誉 经典案例 新闻中心 关于邦正
西安邦正应急
热搜词
搜索结果
应急要闻汇总(2023.4.12)
878 2023/04/12 16:07:20

应急管理部发布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2023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洪涝、地震、地质灾害、沙尘暴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72.2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39人;倒塌房屋100余间,严重损坏房屋600余间,一般损坏房屋3.8万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89.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5.5亿元。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国省两级评估区划基本完成

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20205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通知,提出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近3年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地区组织近50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调查,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

 

工信部、文旅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

为深入推进5G在旅游业的创新应用,赋能旅游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智慧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通知》围绕5G+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和产业生态构建三大领域提出总体发展目标和九大工作任务,力争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

 

智慧舟山港昂首驶向国际化

2011年,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深入调研市航运管理、公众服务、生产运营等情况,结合当前国际港口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建设项目,并最终确立了智慧港航可行性实施方案。依据该方案,舟山市港航计划分三期打造以“一个体系、二个中心、三个系统”为核心的智慧舟山港,全面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物流服务水平及国际影响力。其中,一个体系,即监管一体化体系。通过基于港口视频监控的电子巡查系统、覆盖全舟山港的AIS船舶动态监管系统、港航执法艇、执法车3G网络指挥系统、便携式3G执法系统、3G移动执法终端系统,以及异地执法网络会审系统,实现可视化、高效、统一的跨区域协同与移动式办公监管一体化体系;两个中心,即国际港航指挥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三大系统,即港航综合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电子口岸以及电子商务系统。日前,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智慧舟山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国际港航指挥调度中心和数据中心已经建成,港航综合管理系统也已成功上线运行。

 

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提速!

411日,2023中国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展会期间,中国煤科召开了新成果发布会。中国煤科所属西安研究院、安标国家中心、信息公司联合发布了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阶段性成果。该中心牵头编制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应用指南(煤炭)》《煤炭行业物资分类与编码规范》行业指南和标准,自主打造出一链五环数字化智能化系列应用场景。中国煤科所属南京设计院发布了具有自主孪生能力的IndusMineX 2.0(工矿互联)平台、煤矿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和露天矿边坡多源协同智慧诊断技术三项技术产品。IndusMineX 2.0(工矿互联)平台作为最新一代数字孪生平台,为柔性黑灯选煤厂提供了有力支持;煤矿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手段打造绿色、低碳、智慧园区;露天矿边坡多源协同智慧诊断技术打造了岩土边坡工程灾害5秒响应智慧监测预警系统。

 

自然资源部:激活大数据富矿让规划更智慧

基础调查、遥感影像、地图导航等时空大数据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监测、评估等工作中。自然资源部411日正式发布《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规范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时空大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确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的总体框架,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的采集要求、典型场景的指标与数据服务要求。比如《规定》还特别加强了对人口分布、职业和住房之间的关系、城市活力、安全应急等空间特征识别方面的时空大数据应用进行了规范,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有针对性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空间品质。

 

王祥喜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调研

46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科技创新等重要论述,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坚持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突出以用为本和问题导向,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保障。

 

 

(部分内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