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正科技是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专家,自主研发软、硬件产品应用于智慧应急、智能建筑、智慧医疗三大领域。
邦正科技是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专家,自主研发软、硬件产品应用于智慧应急、智能建筑、智慧医疗三大领域。
邦正科技拥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国家信息系统集成、机电安装、安防工程、人防工程等十余项最高级别权威认证等。
完美的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体系、可靠的服务能力,邦正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了客户全方位服务要求,保证了客户投资最大价值。
2015年3月4日上午十点,邦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831755)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专场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邦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专家。业务涵盖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三大核心板块)及政府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建设两大领域。
应急管理部发布大纲规范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培训
近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和复训大纲(试行)》,填补了应急管理系统在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和复训相关内容设置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空白,为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执法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专业化素质和行政执法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2022年国庆节期间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预测
为准确掌握今年国庆节期间(10月1日至7日)全国天气趋势和森林草原火险形势,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组织对节日期间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会商结果显示,预计国庆节期间,广东北部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为较高危险(三级);广东西北部(韶关、清远)局部地区森林火险等级为高度危险(四级)。
国务院安委会派出16个综合督导检查组
对各地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综合督导检查“回头看”
国务院安委会近日派出16个由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带队的综合督导检查组,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综合督导检查“回头看”。此次督导检查将于11月底结束。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协议
推动监测预警等技术攻关
9月27日,在河南省2022数字经济峰会暨新基建创新发展大会上,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与阿里云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展开合作,通过引入先进科技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等多方面能力。双方在合作中,将积极探索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自然灾害预警预测、基层应急队伍共训共练、城市安全防范、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指挥体系等方面的技术攻关;探索建立人才联合培育机制和信息化专业支撑保障队伍建设模式;根据应急管理实战需要,联合应急管理相关科研院所、高校,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创新模式。
四川印发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
四川省应急委员会日前印发《四川省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试行)》,明确防范应对多灾种叠加下的组织指挥体系、工作责任、应急处置流程,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案明确了应对多灾种叠加情况下的启动条件、指挥体系、力量体系、应对处置、应急保障和响应结束等内容。在力量体系方面,明确了综合救援、工程抢险、水域救援、排涝抢险、航空救援、应急通信、电力抢险、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等力量的组成、配备装备和主要承担的任务。在应对处置方面,明确了决策部署、信息收集、调度管理、抢险救援、救灾安置、核查评估、信息报告、疫情防控和舆论宣传等环节工作措施。
浙江初步建成智慧型应急广播体系
近期,在应对台风“轩岚诺”“梅花”过程中,浙江省各地充分发挥应急广播作用,及时将台风相关信息和防汛防台风提示发送至千家万户,实现村村响、人人知,确保防御台风信息覆盖到位。据了解,2020年底,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搭建起浙江省应急广播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实时显示全省应急广播终端数量、终端在线情况等信息。截至目前,该平台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应急广播运营单位的15万余个农村应急广播户外终端,初步形成“全省统一、上下贯通、分级授权、可管可控”的智慧型应急广播体系。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10月1日起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22)将于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设施、交通管理新需求,增加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动自行车车道”“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等18项新的交通标志,细化了标志的版面、设置及使用要求,对指路标志的信息量、信息选取原则和方法等提出细化要求。
《北京市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印发
近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发改委等单位,研究编制《北京市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以应急办名义正式印发执行。《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工作基础更加巩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到“十四五”末期防灾减灾水平再有较大提高,继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7项防治工程40项工作任务。
《北京市规模疫情条件下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发布
近日,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印发《北京市规模疫情条件下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适用于指导处置该市在规模疫情条件下,在疫情高、中、低风险区,或集中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集中医学观察和救治重点场所及其他涉疫区域发生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区域较大的自然灾害,以及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一定社会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灾难等两类突发事件。《预案》提出,在市应急委常态应对机制基础上,针对规模疫情环境还须重点强化属地处置、强化统一指挥、强化力量统筹、强化人员防护,最终实现保应急值守不中断、保指挥调度不缺位、保应急力量不减员、保重要目标安全、保应急物资不短缺、保重要机制顺畅的“六保”目标。
河北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监管工作的意见》
日前,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监管工作的意见》,将GPS定位、人脸识别、数据比对等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入执业监管全过程,进一步加大对“两虚假”“两出借”“签字造假”“勘查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该意见提出,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全过程、全要素监管机构执业行为。明确规定,在河北省辖区内开展法定技术服务的机构、从业人员,要在河北省应急管理厅“互联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注册登记,从业人员要在“河北省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信息系统APP”申请个人账号,并签署、上传“规范从业承诺书”。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前7个工作日内登录平台进行告知、填报项目基本信息,并保证项目组成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
(部分内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