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产品与方案 资质荣誉 经典案例 新闻中心 关于邦正
西安邦正应急
热搜词
搜索结果
应急要闻汇总(2022.9.16)
550 2022/09/16 14:32:26

截至8月底 今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776亿元

截至8月底,今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7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96亿元、同比增长50.9%。截至8月底,完成水利投资达7036亿元、同比增长63.9%;8月当月完成投资1361亿元,创单月完成投资纪录。有11个地区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特别是广东、云南两省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推动水利投融资改革政策落地见效。1—8月,水利项目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877亿元、同比增长143%;落实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2388亿元、同比增长69.6%。

 

继续全力开展抗震救灾 更加周密抓好安全防范各项工作

9月13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主持召开部党委会和部务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泸定6.8级地震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分析近期全国安全形势,研究下一步重点工作。王祥喜强调,要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迎二十大”这条主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加自觉担当履责,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细落实防震抗震救灾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终止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12日发布决定,于9月12日18时30分终止四川省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救援阶段转入恢复重建阶段。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随即启动地质灾害二级响应。目前,灾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处置工作结束,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应急管理部发布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通过对灾区200个调查点展开实地震害调查,并充分参考震区断裂构造、仪器烈度、余震分布、震源机制、无人机遥感等科技支撑成果,结合强震动观测记录,确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发布《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重磅发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意见》提出,要不断丰富实践载体,依托军地资源,优化结构布局,推动各省区市建设一批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意见》要求,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无人机应急云平台助力河北减灾救灾事业发展

河北省减灾中心加强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的沟通交流,积极学习相关方式方法,引进相关技术成果,深入研究遥感技术在风险监测、应急救援、灾情评估中的业务化应用,进一步提高减灾救灾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重大灾害发生后,省减灾中心通过云平台实现了与各级应急部门应急联动,共享无人机资源,指挥调度无人机飞行队伍。根据灾害特点及所需装备配备需求,在云平台中精准匹配无人机飞行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同时,与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共享监测数据成果,会商研判灾情,辅助灾害应急事件处置,逐步提升省减灾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

 

3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总数要达到120支、2.5万人左右

日前,应急管理部网站发布《公开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函》。《意见》明确,2025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现有队伍规模基础上,新建一批队伍,队伍总数达到120支左右、人数2.5万人左右。《意见》指出,将应急救援人员纳入特种作业人员,规范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用工方式和招录条件,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工,鼓励接收吸纳退役军人和消防救援人员。


南京市:首推AI预审助力“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审核提速增效

南京市每年“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发证逾10万人次,2021年达到14万人次,为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和群众服务水平,南京市首推AI预审,助力“三项岗位人员”考试审核提速增效。自正式上线运行以来,AI预审共审核15118名考生58万余项考试申请事项,人工校验终审通过准确率达100%,考试受理周期由5个工作日变为“秒批秒办”。


西安市印发《方案》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近日,西安市印发《推进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在2022年12月底前,各区县(开发区)完成1个街道(镇)和1个社区(村)的先行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基础上积极推广、示范带动。到2023年,街道(镇)和社区(村)网格化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到2025年,全市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基层应急保障和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全市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部分内容  仅供参考)